一九七九年我利用暑假去澎湖拍照,那時候臺灣還沒流行"澎湖熱"雖然有觀光客但還沒到達為害的數量。我之所以想去澎湖,並不是為了找新奇的題材,也不是為了泡海水浴、吃海鮮,而是想看看先民第一腳踩上的土地,更想看看它們辛苦所留下來的足跡。

     

   那是心中翻騰多年的慾望,或許是那種年紀剛好是人想尋根的時期,當然也可能是我看到正確史料的時機太晚,而拖延了尋根的時間。

   

    臺灣的移民史是一部血淚史,先民長年過著被壓迫的殖民地生活,那樣刻苦、耐勞、艱辛、賣命所開拓出來的土地,你能不珍視嗎?仔細地看看他們所留下來的足跡,該可體會他們箄路藍縷的奮鬥精神,只可惜這些史蹟越來越少了。


    我們一向不珍視也不保留有史蹟價值的東西。

 

    在吉貝村有個海水浴場取名「海上樂園」。事實上,澎湖有足夠的條件發展為名正言順的海上樂園。只是在政府沒有任何規畫,民間又沒什麼遠見,只顧謀取近利的情況下,不久的將來,恐怕會變成「海上哀園」。澎湖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她特有的景觀和風味,如果把她變成臺灣都市的模樣,她憑什麼有觀光價值?我不是要澎湖永遠保持原狀,不隨時代進步,而是希望發展觀光時,對當地的建築物、景觀有全盤的規畫,盡量減少原有景觀的破壞,這才是真正的環保。不要等環境破壞了才想挽救,那只是環改,不是環保了。臺灣本島不就是拼命在「環改」了嗎?我們那真有「環保」的意識呢!

 

   澎湖行政當局應該趕快著手維護古蹟。全面禁止出租機車和吉普車,民間可聯營定期觀光導遊巴士和遊艇,使觀光客有方便的交通工具,並能深入了解先民的事蹟;民宅的參觀可酌收門票,不是隨意閒逛的;減少澎湖的空氣污染、噪音和交通事故。

 

更重要的是維護景觀和風土,難道這不是所有澎湖人期望的嗎?要有細水長流的打算,澎湖才有長遠的觀光價值。我們也才不會失去這一塊「海上樂園」。

 

 附註: 

今天(3/4)在雜誌上看到「風櫃古厝動土」的消息:「澎湖近年來古厝翻修蔚成風氣,縣政府大力推動古厝的保存維護工作,更以實際的獎助方案,鼓勵民眾來保存自己的古厝,讓古厝不僅再現過去的風華,更能成為未來發展文化觀光,創造澎湖價值的新亮點。」三十年前左右曾在婦女雜誌專欄寫過「不能再失去的海上樂園」,呼籲澎湖的當政者重視古蹟的維護和價值。看了這則新聞報導,我像中了樂透的首獎,我等了三十年左右,終於等到回應了

 

arrow
arrow

    王信的攝影美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