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張非常個人性的「心象風景」照片,它沒有時間性
,也沒有地方性,是超越時空的「瞬間心觸」所留下的映像。
  
    那一天,清晨五點左右陪母親去散步。往台中公園的自由路
上,因天色昏暗,從遠處望去,好像有一棟建築物隨風飄蕩著
,越飄越遠,不能讓「她」飄走。我快速地拿起傻瓜相機按下
快門,深怕抓不住「她」,只要天色一亮,,「她」就面目全
非了。
人類心中的映像雖然可以借文字或繪畫再現,但是可能沒有
攝影那麼強烈和迷人,因「心觸」的那一剎那,只有相機的快
門能定得住和定得準。

  「心象風景畫」比「心象風景照」容易,因為攝影的表現受
到相機的機械性再現機能的限制。換句話說,攝影必須有實物
,而繪畫可以憑空創造。所以拍攝「心象風景」除了須具備表
現的技術之外,還須有豐富的感受性和想像力。藉現實物體呈
現潛藏在心中的映像的難度,正是心象攝影迷人的地方。
  
    一般而言,我們都以為映像能正確再現、反映所拍攝的事實
或現象,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因映像是依賴攝影者知覺
的作用而形成的。人類所認知的對像是整體性的,而相機所記
錄的是部分性的。
譬如示威遊行,發生暴動時,人可以看到全面性的情況,而
相機卻只能攝取局部,它本身並沒有認知能力,所以到底要拍
警察打民眾,還是拍民眾打警察,這完全隨攝影者的選擇而定
。因此照片不可能完全「寫實」,只能捕捉事實或現象的一部
份而已。換言之,它有一種局部抽象性,「心象風景」照就是
利用它的這種特性,脫離寫實主義而産生的新式照片。
  
    人類看東西,由於知覺能力,在心識上會產生一種印象。用
物理性的知覺捕捉物體外觀,呈現物體本身,這是一種表象作
用。由於這種表象的刺激,在內心産生一種主觀的、直覺的印
象,不描寫(拍攝)物體本身,只呈現心理的印象,就是所謂
的心象。
  「心象風景」的明確定義是:將隱藏在心中的心理的、感覺
的東西,藉具體的現實表現出來的景象。 
    這張照片如果用一般寫實手法,大家大概只能看到一幢破舊
敗壞的老式建築物而已。我不是要記錄建築物的外貎,我想呈
現的是已經逝去的三十年代,那是我所珍惜的少年時代。
  
    我是家中的老么,跟兄姊年齡差距很大。大哥娶媳婦時,我
才三歲,曾好奇地偷掀門簾看新娘,五歲時,大姐就嫁出去了

    可能從小獨處,我較一般小孩獨立,常常自己玩,可以一個
人關在房間玩肥皂泡沬、玩布袋戲、玩很多花樣。小時候體弱
多病,父母特別放任,沒有正常小孩的功課壓力。母親常說:
「能養活就好了,念不念書沒關係」。所以我經常缺課,一個
人無所事事時,白天逛戲院、書攤,晚上在夜巿遊蕩,總要看
到走江湖的快收攤才肯回家。 
  
    當年民眾沒什麼休閒活動,只有戲院是最好的去處。台中市
繼光街是當時最繁華的巿中心。除了中山堂、娛樂館、天外天
等戲院較遠外,其他的台中、成功、豐中戲院都在我家附近。
不知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還是少有同年玩伴的關係,我常去泡
戲院,只要貼在大人的身邊就混進去了,我想像我這麼愛看電
影的小布點應該是很鮮有的。

    通常大人都不願意帶自己的小孩進去,因為坐不住,不是吵
著要吃東西,就是要小便。帶我進去,反正也不礙事,所以從
沒有人揭穿我這個小混混。當然戲院收票員也是故意放水,否
則那有三天兩頭就換一次父母的。
    這種「白看」的日子一直到我長超過戲院入口的「白線」才
停止。當時真希望自己永遠不要長高。不過雖然要買票,我還
是很捨得,好像上了癮一樣,只要有空就鑽到電影院。那裡給
了我無窮盡的想像空間,我可以化身成各種各樣的人過各種生
活。 
   
    這個嗜好一直持續到現在。台中幾家老式的戲院,隨著時代
的變遷,早已不見踪影,中山堂在民國六十一年我回國時,竟
還老態龍鍾地站在那裡。「她」觸動了我的心弦,也增添了一
絲我對少年時期的惆悵。
 
    追憶當年,我確信自己對映像的敏感度,跟少年時代瘋狂地
泡電影院有關。很多事都是在無形中受到深遠的影響的。事實
上,小孩在學習認知階段有他自己一套辦法的。
    美感美學不是用理論就能教會的,必須在美的環境下成長才
有用。藝術性的東西從小薰陶比長大後才學理論有效,周圍環
境對人的影響力是深不可測的,能不佩服古代孟母三遷的超人
遠見嗎?
   
 婦女雜誌 ( 鏡頭心語專欄) 20120612改稿



 


 

arrow
arrow

    王信的攝影美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