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需要學習

 

大眾對於攝影常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只要按快門就好了。這都是攝影器材公司的廣告宣傳誤導了。

  按快門的確很簡單,猴子也會按啊!但牠會不會取景?牠照出來的東西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會按快門不等於會拍照。

  此外,一般人對照片實證性的過度信賴。許多人以為只要「有圖為證」,什麼都可以相信。這種情形很可怕,常常會誤導社會大眾的認知。

  因為拍照片有選擇性,有攝影者的主觀意識在內,所以照片不一定會呈現全貌或真相。完全相信映像的真實性,實在很危險。

  另有人攝影時太依賴偶然性。有些人常會誇口,說他很會拍照,拍了不少好照片。當然,拍好照片不是不可能,但那是在多少張照片裡才「碰到」這麼一張好照片呢?

  有人用電動馬達連拍,尤其是拍體育、舞蹈照片時,因為抓不到動作的高潮,所以一下「掃射」好幾張,這其中當然有可以用的,但相對地,也浪費不少「子彈」。

  一般而言,拍一捲軟片三十六張,至少應有三十張左右可以用。如果拍了好幾卷,只有幾張可以用,就是浪費了。或許你覺得自己有錢,不在乎那些軟片,但這浪費的是整體世界的資源。

  可見拍照時如果只是偶有佳作,它是機械幫了忙,而不是你真的會拍。其實在機器之外,仍要加入許多自己的觀點、思想,因此攝影仍是要學習的。

  

攝影一般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一、藝術照片。這是表現性的照片,能表現作者思想、感情、想像力的才能稱之。所以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沙龍照不在此列。

  沙龍照可以說是沿襲繪畫的模式,模仿繪畫而來的。例如:過去許多人拍張大千,只是套模式,把光打得很漂亮,又要他做摸鬍子的動作,卻不能完全表達被拍者的個性、生命。這不能被稱為藝術人像。


二、報導照片,就是我們每天在報紙、雜誌、傳單上所看見的照片。在國內這類照片只能稱為報告照片,還稱不上報導照片。

報導照片是要有指導性的照片。例如:一個希望挽救台灣生態環境的人,拍了一系列能表達他的觀點、理念、思想、意識的照片,它能啟發大眾重視參與。報告照片只單張呈現給民眾看而已,兩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差別。越民主、越進步的國家,報導性照片越多、越受重視,是無庸置疑的。


三、商業照片,廣告上的照片即是。這十幾年來,商業發展、競爭激烈,國內的商業攝影也進步不少。大多數出國學攝影的人,都以商業攝影為主。


四、紀錄照片。紀錄是攝影的本質,可以說按下快門,就是做了一種紀錄,各種自然、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多少都要應用到攝影,如商業、軍事、醫學、司法等。但在台灣竟然沒有一個攝影的專門科系,實在很奇怪。

其實在大學中,攝影應該列入必修的基礎科目,讓各種學科的人來修。例如:考古、生物、醫學、建築、美術等科系,因他們的工作都一定會使用到相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信的攝影美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