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曾在婦女雜誌的讀者午餐會上演講──希望攝影 像股票一樣流行,萬萬沒想到這句話竟成真,我相信現在攝影比股票還流行,這真是一件喜事。下面是當年演講的內容: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希望攝影像股票一樣流行」,最近國內玩股票的風氣很盛,許多人也因此賺了錢。賺這麼多錢要怎麼花?我建議大家去學攝影。

  

其實不只學攝影,學任何東西都好。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如果不再學習,這個人就「死」了,只剩下軀體存在而已,並沒「活」著。

  學習不一定要進學校,或坐在課堂上聽課。你可以看書,向他人請教。學習的範圍也很廣,像種花、泡咖啡,甚至分析新聞,也是一種學習。

  有人覺得玩攝影很花錢,買相機、軟片、裝備,無一不要花錢。事實上,這些錢全值得花,一點兒也不浪費。

  至於玩股票賠了錢的人,更應該學。因為賠錢表示你花了太多精神、金錢在股票市場上,浪費了許多資源。所以現在開始,應該好好利用你的精力與金錢,把過去耗損的資源補回來。

  不玩股票的人也應該好好地學。

  學攝影沒有年齡限制。德國有一位成就相當大的女攝影家,就是七十歲才開始學攝影,後來還擔任西德舉辦奧運時錄影的總監督。她年輕時是專業舞蹈家,後來又演戲,擔任女主角。有一次她在戲中爬懸崖,不用替身,差點摔死。

  她的一生就是如此精力充沛,不斷嘗試「新生活」。她在七十歲學攝影後,去非洲一個部落生活兩三年,拍攝一本震驚世界的原始民族攝影集。

  學攝影,年紀不是問題,而在於你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與求知慾。

  其實攝影像開車一般,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之一。

  各位每天接觸的報紙、雜誌、宣傳單上的照片和電視上的影像,如果都是由不懂攝影人去拍,就會產生誤導。而在這大眾傳播被壟斷的時代,如果要避免被媒體洗腦,就必須先具備知識,懂得分析研判。如果不懂攝影,又怎麼能分辦照片、影像的真偽好壞呢?

 

映像是國際通用語言

 

  日本朝日新聞曾在頭版刊登一張照片。照片內容是一位賣菜的老婦人把一個白菜切成四份,分別用保鮮膜包好,圖片旁只說明每份白菜的價錢。

  第二天,日本內閣馬上開會,抑制物價。因為圖片表示當時日本物價上升得過度了。平常買白菜可以一次買好幾個,現在因為價格貴得離譜,所以只能買四分之一個。

  在台灣,如果一張照片也有這麼大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早就改革了。因為我們太忽視照片,它的力量難以發揮。

  現在是影像文化的時代,如果我們不了解它,就會容易被牽著走,看到影像就以為是真的,完全相信,這實在很可怕。

  我們的資訊來源,有語言、文字及圖片誌號。前者如廣播、報紙、雜誌,後者如我們熟悉的交通標誌及影像呈現。影像、視覺語言是具象、寫實、易了解的,所以可發揮的傳播效果也大些。

  例如:描述一輛汽車的外形多美、速度多快、性能多佳,或內部多麼寬敞舒適等,只用文字敘述,常使人無法深刻感受到。如果用照片、影片、就可以更寫實、具體,使人一目了然。

  另外,映像是超越國界的國際語言。例如:看外國廣告,即使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也看不懂字幕,但仍然可以知道廣告片中表達的是什麼。

  雖然如此重要,但由於國人不重視,對攝影的認識不夠,使國內的攝影環境與水準一直停滯不前。

 

何謂沙龍攝影?

 

早期台灣攝影界以沙龍照為主,所以一般人很輕視攝影,總以為只是供人「玩玩」罷了。我剛回國時,有人說:「你也玩攝影啊!」我聽了很生氣,我可是很認真地在攝影,而不是在玩。

  另外,中華民國攝影協會是業餘性質,內部又保守,不換進新血,不帶入新觀念,一直無法進步。在國外,喜歡拍花、鳥、風景的,都可以自行成立攝影團體。國內卻不可以,因為中華民國只允許一個中國攝影協會存在,任何團體都不能再成立攝影協會。我希望這些情況在解嚴後能逐漸改善。

  沙龍攝影就是唯美派的,專拍些風花雪月的東西。例如:新公園常有人拍荷花、模特兒。這些東西不是不能拍,尤其初學攝影的人,對什麼事物都喜歡,都想去拍。像對天空、雲、玻璃杯、花、自己的影子、光影的變化,都有興趣。

  但我們不能一輩子拍荷花吧?荷花在一千年後還是荷花,你的照片有沒有保存價值?是不是遲早要丟掉?如果你拍的是街上任意一棟建築物,一千年後可是價值連城。因為那時找不到和它一模一樣的建築物,這照片就成了歷史資料。

  各位可以玩一陣子沙龍照,但不要一輩子沉溺其中。如果照片的保存價值不大,就是一種資源浪費。

  由於沙龍攝影的流行,使許多年輕人深受影響,一腳踏進去,就很難跳出,觀念也扭不回來。學攝影的人不可不小心。

  

家庭紀念照片的可貴

 

此外,大家對家庭紀念照片不重視。早期相機不普遍,攝影費用昂貴,加上許多人有些迷信,總要到死前才肯拍照,所以很少拍家庭照。其實照片不只是要留給後人看,也是要給自己看的, 它可幫助我們記憶。

 

  如果不看照片,各位能記起自己三年前是什麼模樣嗎?大家對小時候的長相、生活的記憶,是不是也得靠照片來提示?

  有一次我去以前農專的同學家玩,聊天時談到以前的生活,就拿出二十幾年前大家合拍的舊照片,每個人因此記起許多過去的點點滴滴。照片中有個朋友的孩子當時才三、四歲,這時已八歲的他一看照片,驚訝地大叫:「啊!這就是我啊!」於是我們又告訴他許多他小時候的調皮事。這過程實在是一種有意義的分享。

  想想看,如果人人都攝影,即使是家庭的紀錄,若干年後彙集起來,不也成了珍貴的社會紀錄?

  攝影也是很好的親情交流。女兒出嫁,準備一本相簿,裝上她從小到大的成長紀錄,她不但會很感謝你,更不會忘記與家的聯繫。同時你也可以自己準備一本,不時拿出來比對。

  當孩子回家時,全家共同看看家庭照,自然流露出溫馨的感覺。如果經常看

看家庭照,一定可以減少許多家庭不睦、夫妻失和的情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信的攝影美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